浙江康复医院

科研教学 > 学术论文

手-臂双侧强化训练对脑瘫偏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

发表时间:[2022-11-13]    浏览次数:10777

汪翠

浙江康复医院,浙江,杭州310016

【摘要】目的:探究脑瘫偏瘫患儿通过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后在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产生的影响。方法:选取我院收治的脑瘫偏瘫患儿80例,且均在20141-201612月入院,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(40人)和对照组(40人)。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药物治疗,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。从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,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。结果: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5);在生存质量方面,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(P<0.05)。结论:脑瘫偏瘫患儿通过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后,在提高患儿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同时,使患儿生存质量显著改善,存在一定推广价值。

关键词: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;脑瘫偏瘫;上肢功能;日常活动能力

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小儿脑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,导致一系列非进行性综合症,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。小儿脑瘫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功能降低、智力下降、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等,严重者出现癫痫症状1。威胁患儿健康,因此加强对脑瘫患儿的有效治疗尤为重要。本文为探究脑瘫偏瘫患儿通过手-臂双侧强化训练治疗后在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产生的影响,选取在20141-201612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脑瘫偏瘫患儿80例,请看以下报告。

1资料与方法

1.1一般资料 20141-201612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脑瘫偏瘫患儿8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,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(40人)和对照组(40人)。25人、15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儿人数,年龄最小3岁,最大5岁,(4.0±1.2)岁为平均年龄,病程最短6个月,最长3年,(1.5±0.3)年为平均病程;19人、21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儿人数,年龄最小2岁,最大6岁,(4.0±1.5)岁为平均年龄,病程最短6.5个月,最长5年,(3.2±1.0)年为平均病程。在一般资料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病程等方面,两组患儿区别不显著(P>0.05),可以实施相关研究。

1.2临床诊断标准

1.2.1纳入标准 1)两组患儿均符合WHO规定的脑瘫偏瘫的诊断标准2;(2)征得所有患儿家属同意。

1.2.2排除标准  (1)恶性肿瘤及严重心、脑血管疾病患儿;(2)肝、肾功能不全者及代谢紊乱、药物过敏者。

1.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,3种药物联合治疗,主要用药为:(1)肌内注射2mL脑神经生长素注射液,一天1次;(2)静脉滴注10mL脑蛋白水解物,一天1次;(3)肌内注射4mL脑苷肌肽注射液,一天2次。进行28天用药,观察疗效。在上述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,观察组联合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,主要方法为:首先综合多方面因素,选择一个适合患儿完成的活动任务,将此任务分解为几个小活动,并重复训练小活动,最后将整个活动内容进行整合,并重复练习。依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,可适当调整活动的内容,例如重复一件物品的抓起、放下动作,从而不断训练患儿的抓握能力。同时选择不同的活动,对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训练。

1.4观察项目 1)比较两组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,上肢功能用QUEST评定量表进行评价,日常活动能力用ADL评分量表进行评价3。(2)观察两组生存质量状况。

1.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.0系统软件作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;【n(%)】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,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X2进行相关分析;有统计学意义时的表示方法为P<0.05;(±s)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,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t进行相关分析。

2结果

2.1两组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(P<0.05),两组统计学意义明显,结果情况如表1所示。

1 两组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对比(±s,分)

检查指标

观察组(n=40

对照组(n=40

t

P

上肢功能评分

治疗前

79.82±13.6

80.41±12.1

1.235

>0.05

治疗后

85.37±12.3

82.52±12.8

5.253

<0.05

日常活动能力评分

治疗前

77.22±13.3

78.06±12.4

1.582

>0.05

治疗后

86.37±16.1

83.2±11.1

4.563

<0.05












2.2生存质量方面两组患儿进行对比 在生存质量方面,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(P<0.05),两组统计学意义明显,结果情况如表2所示。

2 生存质量方面两组患儿进行对比(±s,分)

组别

例数

身体健康

心理健康

社会关系

环境因素

观察组

对照组

t

P

40

40

86.1±10.2

63.2±9.7

4.976

<0.05

80.1±9.2

52.3±12.6

4.235

<0.05

87.3±9.7

70.8±10.1

4.573

<0.05

88.5±11.3

73.5±11.4

4.346

<0.05









3讨论

临床研究对于引起脑瘫发生的主要因素尚不明确,一般认为与几方面因素有关,包括: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脑瘫病史时,小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;环境因素:孕妇周围生活环境影响脑瘫发生,如各种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;疾病因素:孕期出现胎盘炎症、羊膜炎症等。引起脑瘫发生的原因复杂。根据脑瘫患儿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,分为震颤型、手足徐动型、强直型、痉挛型及共济失调型等不同分型。一旦出现脑瘫症状,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,否则将引起严重并发症,如:语言障碍、视力减退、癫痫、智力下降等4,因此必须进行有效治疗。

-臂单侧强化训练是指通过活动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方法,通过不断重复手臂动作,加强对手臂的训练。训练时,可将健侧手臂作为模板,对患侧手臂进行相应训练。通过循环往复的练习,最终达到提高上肢功能的目的5

本文通过探究脑瘫偏瘫患儿通过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后在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产生的影响,临床数据结果显示,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、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,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6;在生存质量方面,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。综上所述,脑瘫偏瘫患儿通过手-臂单侧强化训练治疗后,在提高患儿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同时,使患儿生存质量明显改善,存在显著推广价值。

参考文献

[1]史惟,王素娟.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[J].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16,31(1):35-40.

[2]周彩峰,李雅楠,武恒双等.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[J].实用医学杂志,2016,32(12):2051-2054.

[3]梁丰,王磊,曹振宇等.成人脑瘫患儿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的影响因素[J].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15,30(1):14-17.

[4]范佳露,王辉.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特殊需求的分析[J].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12,27(8):753-756.

[5]孙瑞雪,姜志梅,徐磊等.-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[J].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2016,24(1):108-110.

[6]汤加利,史惟,郭金颖等.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14,29(6):552-556.

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4356号